創業管理研究刊物/評「真希望我20 歲就懂的事」


文/張麗華
去年有一天,我兒子帶了一本書回來,對我說:「媽媽,我在書店看了這本新書《真希望我20 歲就懂的事》,發現作者Tina Seelig 的教育理念跟你不某而合,特地買來送你。」果真,當下就迫不及待的上她的部落格,和兒子一起觀賞一段Tina 的教學歷程,並熱情的在她的網站留言回饋。沒多久Tina 受邀到台灣演講,我也受邀參與,親眼目睹她現場展現的熱情風采。

我們都知道創造力的特質好奇、想像、挑戰、冒險和敏覺、流暢、變通、獨創、精進、表達等能力培養,一定要從體驗開始Experiential Learning,學習沒有專家,當學習者變成主人,自己去體驗,才是最真實,才能內化。

發現Tina 和我的教學理念都是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設計,把自己扮演成「中間夥伴」的角色,不願像傳統教師當知識的「傳授者」,喜歡問問題,不給標準答案。不斷規劃提供一些生活化的議題,讓學生動腦筋,讓人人有舞臺,合作激盪、實作、發表;唯有這樣學生才有機會運用知識,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這幾年受輔仁大學 蔡淑梨 教授邀請,帶領創意思考與實踐課,無論走出教室或在課堂中,經常讓學生善用合作學習,引導他們用心智圖法、延續性的創意、World Caf��� 的腦力激盪等移動操作法,學生上課投入,反應頗熱烈,這有利於他們擴散性思考來討論多元的議題,尤其同學們上臺發表時,隨時鼓勵以說故事或戲劇表演,呈現創意融入課程,因此兩次參加大專院校創意思考與實踐競賽,連連勇奪全國首獎。

現今企業渴求的是創意和多元能力的T 型人才。雖然建築空間設計並非我和學生的專長,不過為了培養跨領域與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,冒險、挑戰的能力。有一學期大膽嘗試,讓學生分組規劃輔大織品服裝系各樓層內部空間修正案,學生自己使用的教室空間,一定有不滿意與期待的地方,一學期循序漸進,以探索實作反思創新模式操作。到了期末發表時,設計圖已難不倒他們,許多組別還依建築比例,製作精緻的室內實物模型,更厲害的挑戰困難以3D 動畫呈現,好多創意點子令人眼睛一亮﹗由此證明只要給機會,激勵,學生的潛力無窮。

丹麥教科書上寫著:「學校沒有教答案的權利,支援學生思考才是學校的功能。」芬蘭連小學生都有企業家養成的課程,「水果店要怎樣經營才有利潤呢?」老師帶學生到附近的水果店,讓每一個學生都要主動問老闆一個問題,老闆回應後,學生要紀錄整理,除了這樣他們還要寫出假如當老闆要怎麼經營?這樣的課程絕對沒有標準答案。教導學生如何思考,就算沒有答案,也會自己提出假設,並反覆求證,不管碰到任何困難,都勇於接受挑戰,堅持到最後,才是教育的最基本原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ghtch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