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          2010-04-20


·          新聞速報


·          【中央社】


    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投書「外交事務」(Foreign Affairs)雙月刊,指出美國學者季禮用二次大戰後的芬蘭局勢來描述目前的兩岸關係,既不正確,也不合理。


     季禮刊載在「外交事務」1/2月號的文章呼籲美國抓住台灣「芬蘭化」的機會,擺脫可能捲入兩岸戰爭的困境。駐美代表處以「台北不是赫爾辛基」為題投書反駁,「外交事務」在5/6月號的期刊中刊登投書。


     駐美代表處在投書中指出,台灣與大陸過去半世紀的關係,剛好與「芬蘭化」背道而馳。60多年來台灣一直與美國維持盟友的關係,堅定支持美國的區域利益;在核心價值及自由受到挑戰時,絕不妥協。


     此外,中國從未支持台灣自治,或尊重台灣的民主制度,反而在外交上極盡打壓的能事,在軍事上則部署越來越多的飛彈威脅台灣安全。同時,丹麥國際研究院(Danis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)資深研究員莫里琛(Hans Mouritzen)針對季禮的論點投書指出,台灣的「芬蘭化」不符現實。


     莫里琛指出,「芬蘭化」是相當困難的藝術,當事雙方都要讓步,弱方要被迫退讓更多。他認為,季禮對於台灣「芬蘭化」過於樂觀。


     莫里琛認為,馬英九總統目前推動的政策,有點類似當年西德的「東進政策」或「低盪政策」,不應被誤解為「芬蘭化」。


     他指出,唯有美國決定降低它未來在亞洲的角色,並創造出全新的區域環境時,「芬蘭化」才有可能在台海出現。但美國必須衡量台灣「芬蘭化」可能帶來的負面結果。


     「外交事務」5/6月號也刊出季禮針對駐美代表處投書的回應。他表示,過去半個多世紀兩岸關係與「芬蘭化」背道而馳的說法沒有錯,但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兩岸和解關係,卻越來越像當年的芬蘭局勢。


     季禮說,其實「芬蘭化」並不全然是壞事。當年赫爾辛基與莫斯科的外交關係,目的就是為了要推動芬蘭的民主價值。今天台北與北京的和解,不正是要推動台灣的民主價值嗎?


     對於代表處聲稱台北並未對北京作出讓步,季禮並不以為然。他認為,台灣已經停止朝向憲法獨立前進,並開放過去被禁止的陸資來台。台灣也在擴大國際空間的努力上改變方向,改為經由北京。


     季禮說,台灣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(WHA),並非台灣外交努力的成果,而是北京的同意。2010年台灣就可能因北京抗議美國對台軍售,而進不了WHA。此外,台灣也中止了重返聯合國的努力。 季禮對於他所定義的台灣「芬蘭化」是指台灣在美中爭取亞洲霸權的戰場上,重新定位自己為中立的一方。他認為,台灣如果也想要分一杯羹,創造所謂的三嬴,是不可能的,因為北京不會同意這種情景發生。台灣要與中國和平相處,並擁有更大的國際空間,唯有不再成為美國領導的圍堵中國勢力的一份子。990419
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world/0,5246,11050404x132010042001247,00.html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ghtch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