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張麗華
有朋友說他看不懂藝術,很難進入藝術的殿堂。其實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獨一無二的,只要去看,自然而然提升知覺能力。
為什麼呢?
觀看藝術就像是一場邀請,一場誘惑,鼓勵我們全神關注,專心思考,如此才能發現藝術品所展現的內容,以及想要傳達的訊息,而邊看邊想時,會動用我們各式各樣的認知能力,還能連結到人生層面,所以確實比其他學科更適合練習思考。

戀人 馬格利特 1928油畫
馬格利特這張「接吻的戀人」為例
第一眼先描述你在畫面上看到哪些東西?
將自己最直接的感想及印象表達出來。例如:形狀、色彩、肌理等。
接著分析形式、結構特質的探討。


利用視覺的觀察來作造形的分析,以便作為解釋作品的依據。例如:哪些元素營造作品的主題氣氛?
再來解釋如:作者藉由作品想傳達什麼想法?
難到愛情是盲目的?還是看不到對方更神秘?還是要提醒重視心靈溝通?
這是確認作品多元意義的過程,擴散性的思考,沒有標準答案
最後對作品的優劣與價值合理的判斷,能說明理由,這也是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


你喜歡這件作品嗎?喜歡的部分在哪裡?他如何展現了創意與美感?
或是提出可修正意見的部分?如果是你,會怎麼表現?

光之國度 馬格利特 1954 油畫
再仔細欣賞這張「光之國度」的畫,順著基本法則,你有什麼感覺呢?


為什麼背景是晴朗的藍天白雲?前景的房子、樹林竟是黑暗?這是怎麼回事?
畫中看不到任何一個人,屋中僅透出微光,光明與黑暗對比這麼明顯還如此詭異。


門前一盞路燈,倒映在水中產生了反光,是指引回家的路燈嗎?
然而,大門到底在哪裡呢?


你喜歡馬格利特詩意般的作品嗎?它像不像一個謎?表面上看起來簡單,但內容卻深沉,具哲理和豐富性。


最有趣的是,可以產生獨特的互動方式,每個人依據自己的思考模式,領略的畫面就截然不同。
所以藝術不僅是美,相較其他學科,藝術更能促進一個人的思考,傳遞資訊和激發情感的能力。


下一次當你欣賞一件有感覺的藝術品時,只要用心,你會處於一種企圖找出「芝麻開門」的密碼,而感到莫名振奮呢﹗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ghtchose 的頭像
    lightchose

    lightchose的部落格

    lightch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